断裂与重构: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倩 [1 ]
张蓉 [1 ]
马萧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 荷兰莱顿大学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关系; 市民化; 城市化;
D O 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3.04.017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政府主导逻辑下被动城市化的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生活后,其以往最为常见的传统社会关系构建方式发生了变化,私人空间的交往减少,公共空间的关系建构增加。公共空间的兴起和社会记忆的存在维系着旧有社会关系,并建构着具有同质性特征的新的社会关系。同时,社会记忆与一系列政策实施又分别在主观和客观上造成他们欠缺业缘等异质性关系构建的现实。在被动的、断裂式的城市化方式之下,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却并没有呈现出断裂的特征,其社会网络也并未经历彻底解构到重新建构的过程。失地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交往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农村传统社会关系的特点,是一种复制式的构建,其建构社会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乡土性的,而非城市化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市民化的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障碍解析——基于长三角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 [J].
姚俊 .
城市问题, 2011, (08) :93-99
[3]   被动城市化群体的转型适应与社会认同——基于江苏淮安市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 [J].
孟祥斐 ;
华学成 .
学海, 2008, (02) :23-30
[4]   城市居住空间分化与社区交往——基于南京市东山新区个案的实证研究 [J].
李远行 ;
陈俊峰 .
开放时代, 2007, (04) :50-61
[5]   村落公共空间: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 [J].
曹海林 .
天府新论, 2005, (04) :88-92
[6]  
私人生活的变革.[M].龚小夏译;阎云翔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7]  
社会的构成.[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
[8]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M].(美)英克尔斯(Inkeles;Alex);(美)史密斯(Smith;DavidH.)著;顾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9]  
不平等和异质性.[M].(美)布劳(Blau;P.M.)著;王春光;谢圣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0]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