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10
作者
廖伏初 [1 ]
何兴春 [2 ]
何望 [1 ]
王海文 [1 ]
徐德平 [1 ]
机构
[1] 湖南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2]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
关键词
洞庭湖; 渔业资源; 生态环境; 保护对策;
D O I
10.13947/j.cnki.yyzyxb.2006.06.009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三峡截流前后的2000-2006年的7年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11种,其组成结构与上世纪70's的资源调查相比有较大变化,明显以鲤、鲫、鲶、黄颡鱼等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高达92%;“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所占比例降至7.4%,刀鲚等洄游性鱼类已极为罕见,7年间尚未监测到白鲟、鲥鱼、湘华鲮、白甲鱼、稀有白甲鱼、中华倒刺鱼巴等品种;平均渔获量为2.89万t,三峡截流前在3万t左右徘徊,三产截流后渔获量逐年下降,现已降至2.1万t,且多以1-2龄鱼为主,亲鱼补充群体严重不足,池塘化趋势明显,这与三峡等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洲滩垦植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峡截流后洞庭湖北水来源减少,南水上涨,污水倒流,渔业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水体自净化能力降低,经监测初步认为三峡工程已对洞庭湖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必须采取相关对策进行洞庭湖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洞庭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变化 [J].
廖伏初 ;
何望 ;
黄向荣 ;
金球林 ;
何兴春 .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06) :623-627
[2]   洞庭湖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初探 [J].
何兴春 ;
廖伏初 .
内陆水产, 2002, (04) :41-43
[3]   洞庭湖的鱼类区系 [J].
唐家汉 ;
钱名全 .
淡水渔业, 1979, (Z1) :26-34
[4]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S]. 1989
[5]  
洞庭湖[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窦鸿身,姜加虎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