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机械通气的急性呼衰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进行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ASV组较SIMV+PSV组,潮气量(VT)、压力支持(PSV)水平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P<0·01;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明显降低,P分别<0·01与<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发生率为19·27%,明显低于SIMV+PSV组的38·49%(P<0·05)。器械附加功(WOBimp)中位数为0·01J/L,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中位数为0·33cmH2O/s均低于SIMV+PSV组(分别为0·02J/L,0·46cmH2O/s,P<0·01)。ASV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与SIMV+PSV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气道压(Pm)、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病人均成功脱机,无气压伤出现。应用ASV模式时,呼吸机调节次数减少,患者舒适程度增加,镇静、肌松剂用量减少。结论ASV模式应用于急性呼衰患者,呼吸功耗减少,人机协调性增加,呼吸力学改善更有利于撤机和肺保护,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