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型地下核电站 开创核电安全发展新途径

被引:15
作者
钮新强 [1 ]
罗琦 [2 ]
赵鑫 [1 ]
张文其 [2 ]
机构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关键词
地下核电站; 地下洞室; 核泄漏; 公众接受度; 能源安全;
D O I
10.16232/j.cnki.1001-4179.2015.18.001
中图分类号
TM623.8 [环境与安全];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探索一种在极端条件下也能保证放射性物质不向外界扩散的核电技术,是未来核电安全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我国国情,从安全性、国家发展战略、水电核电联合、公众接受度等方面论述了发展地下核电站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地下核电站深埋于地下,利用地下洞室围岩的包容性,有利于事故后果可控,符合我国核安全规划的要求;同时,地下核电站有助于消除公众对核电的恐惧心理。发展地下核电站适应我国国情,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低碳约束下中国核电发展及其规模分析 [J].
张生玲 ;
李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6) :47-52
[2]   论我国核电发展的战略地位 [J].
康晓文 .
中国能源, 2014, 36 (10) :27-29
[3]   将核电站反应堆置于地下的设想 [J].
陆佑楣 .
中国工程科学, 2013, 15 (04) :41-45
[4]   地下洞库围岩外加固抗炸弹侵彻性能研究 [J].
徐干成 ;
顾金才 ;
张向阳 ;
李成学 ;
王后裕 ;
颉旭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10) :2064-2070
[5]   由核事故看核与辐射安全 [J].
潘自强 ;
陈竹舟 ;
肖雪夫 ;
胡百精 .
中国核工业, 2011, (07) :26-31
[6]   汶川地震对映秀湾水电站地下厂房的震害影响及动力响应分析 [J].
张雨霆 ;
肖明 ;
李玉婕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S2) (S2) :3663-3671
[7]   核电站遭受恐怖袭击后可能的环境影响 [J].
郑启燕 ;
施仲齐 ;
王醒宇 .
环境保护, 2004, (05) :51-54
[8]   我国煤电链和核电链对健康、环境和气候影响的比较 [J].
潘自强 ;
马忠海 ;
李旭彤 ;
毋涛 ;
修炳林 .
辐射防护, 2001, (03) :129-145
[9]  
核电恐慌[N]. 孟登科,肖潇.南方周末. 2010 (C19)
[10]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工程院“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