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

被引:4
作者
刘志宏
王安建
李晓峰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长春科技大学地学院
[3]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
关键词
五台山,构造片体,太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2,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构造—岩性—事件法将五台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3个构造片体:弧前混杂岩带、古岛弧系和弧后混杂岩带。提出该造山带构造演化5个阶段:洋盆扩张阶段(>2600Ma);南部洋盆向微陆块下俯冲—微陆块转化为岛弧阶段(2600~2500Ma);弧前碰撞—弧后消减阶段(2550~2500Ma);陆—陆碰撞阶段(2550~2450Ma);伸展作用阶段(2500~2400Ma)。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7+29-31+33-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太古宙绿岩带 [J].
沈保丰 ;
彭晓亮 ;
骆辉 ;
毛德宝 .
地质学报, 1993, (03) :208-220
[2]   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 [J].
李继亮 ;
王凯怡 ;
王清晨 ;
刘小汉 ;
赵中岩 .
地质科学, 1990, (01) :1-11
[3]   太行山—五台山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J].
刘敦一 ;
R.W.佩吉 ;
W.康普斯顿 ;
伍家善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1) :57-84
[4]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及其年代.[M].白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5]  
变质岩原岩图解判别法.[M].王仁民等著;.地质出版社.1987,
[6]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地质.[M].白瑾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