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金牛山遗址牙釉质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铁梅
杨全
吴恩
机构
[1] 北京大学考古系、物理系
[2] 北京大学考古系、物理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的年代;
D O I
10.16359/j.cnki.cn11-1963/q.1993.04.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告金牛山五个牙化石样品的ESR法和铀系法对比测年的结果,两者很接近,为23万年左右。文中着重讨论了ESR测年中的:简单指数拟合求累积剂量的困难,α射线相对效率和氡逸失系数的实验测定以及选择关于铀加入模式的指导思想等问题。最后探讨了牙釉质样品ESR测年的可靠性与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丙氨酸/ESR剂量计在断代中的应用 [J].
高钧成 ;
杜亚经 .
核技术, 1991, (02) :90-93
[2]   辽宁营口金牛山人化石头骨的复原及其主要性状 [J].
吴汝康 .
人类学学报, 1988, (02) :97-101+191
[3]   金牛山猿人的发现和意义 [J].
吕遵谔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2) :111-113+80
[4]   铀子系法测定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研究及华北地区主要旧石器地点的铀子系年代序列 [J].
陈铁梅 ;
原思训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4, (03) :25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