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环境污染物对青海弧菌发光强度抑制的微板发光法研究

被引:54
作者
刘保奇 [1 ]
葛会林 [1 ]
刘树深 [2 ]
机构
[1] 不详
[2] 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3] 不详
[4]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关键词
淡水发光菌; 微板发光毒性测试; 取代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3 [环境污染的危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为检测生物,以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建立了测定环境污染物对发光菌发光强度抑制毒性的微板发光测试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pH值、菌密度、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测定了7种取代酚环境污染物对Q67的发光抑制毒性效应.提出应用非线性迭代最小二乘拟合法模拟环境污染物对Q67毒性的剂量-效应曲线(DRC),拟合效应与实验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通过拟合的DRC参数,准确地计算了污染物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比有关文献方法,微板发光法具有更简便快捷,节省试剂药品,便于多次平行测定从而提高准确度等优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应用发光细菌进行水质监测的初步研究 [J].
冉辉 .
铜仁师专学报(综合版), 2002, (02) :56-59
[2]   酚类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 [J].
于瑞莲 ;
赵元慧 ;
胡恭任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44-47
[3]   利用主动和被动采样技术和发光菌毒性测试评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毒性 [J].
马梅 ;
王子健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684-689
[4]   利用淡水型发光细菌检测环境样品的生物毒性 [J].
蒋燕浚 ;
陆龙娟 ;
徐五一 ;
朱文杰 ;
汪杰 ;
刘明华 .
中国环境监测, 1993, (02) :6-8
[5]  
Microtox assay of trinitrotoluene, diaminonitrotoluene, and dinitromethylaniline mixtures[J] . Kurt Hankenson,David J. Schaeffer. &nbsp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1991 (4)
[6]   发光细菌一新种──青海弧菌 [J].
朱文杰 ;
汪杰 ;
陈晓耘 ;
扎西次仁 ;
杨韵 ;
宋瑛 .
海洋与湖沼, 1994, (03) :273-279+353
[7]   新型淡水发光菌(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应用于环境样品毒性测试的初步研究 [J].
马梅 ;
童中华 ;
王子健 ;
杨笃才 ;
朱文杰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1) :88-93
[8]   环境因子对青海弧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 [J].
郑敬民 ;
赵曙霞 ;
朱文杰 ;
杨笃才 ;
景奉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