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结构夏玉米灌浆期光合特征和产量变化

被引:32
作者
卫丽 [1 ]
熊友才 [2 ,3 ]
马超 [1 ]
张慧琴 [1 ]
邵阳 [1 ]
李朴芳 [2 ]
程正国 [2 ]
王同朝 [1 ,3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夏玉米; 群体; 光合; 荧光;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田试验以夏玉米为试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密度设计包含75000、90000、105000株/hm23个密度作为主区,每个密度处理包括:①等行距60 cm×单株留苗,②等行距60 cm×双株三角留苗,③宽窄行距(宽行70 cm+窄行距50 cm)×单株留苗和④宽窄行距×双株三角留苗共12种方式进行处理,测定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夏玉米灌浆期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提高;蜡熟期以90000株/hm2最高,种植方式上表现为宽窄行大于等行距种植,双株留苗种植方式大于单株种植方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群体内3个层次叶片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逐渐降低,种植方式基本表现为宽窄行大于等行距,留苗方式表现为双株大于单株。试验条件下,以90000株/hm2,宽窄行,双株三角留苗产量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524 / 25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浚单20不同密度群体冠层微生境研究 [J].
马俊峰 ;
刘天学 ;
董朋飞 ;
职承斌 ;
李潮海 .
玉米科学 , 2010, (02) :54-58
[2]   不同栽培密度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J].
杨有为 ;
吴锡冬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8) :8403-8405
[3]   不同密度下牛膝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J].
张艳丽 ;
张重义 ;
李友军 ;
刘辉 ;
李娟 .
生态学杂志, 2008, (07) :1089-1094
[4]   大行距双株栽培对玉米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J].
徐建明 ;
高红权 ;
毛善国 ;
汪鑫 ;
李才生 ;
稽友权 ;
陆卫平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01) :66-70
[5]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J].
杨利华 ;
张丽华 ;
杨世丽 ;
马瑞昆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1) :12-15+19
[6]   弱光胁迫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J].
贾士芳 ;
董树亭 ;
王空军 ;
张吉旺 ;
刘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456-2461
[7]   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J].
李潮海 ;
赵亚丽 ;
杨国航 ;
栾丽敏 ;
王群 ;
李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1259-1264
[8]   密度对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J].
吕丽华 ;
王璞 ;
易镇邪 ;
魏凤桐 ;
刘明 .
玉米科学, 2007, (02) :79-81
[9]   高产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分析 [J].
曹娜 ;
于海秋 ;
王绍斌 ;
于挺 ;
曹敏建 .
玉米科学, 2006, (05) :94-97
[10]   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J].
李潮海 ;
赵亚丽 ;
王群 ;
栾丽敏 ;
李宁 .
玉米科学, 2005, (04)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