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不同群体结构夏玉米灌浆期光合特征和产量变化
被引:32
作者:
卫丽
[1
]
熊友才
[2
,3
]
马超
[1
]
张慧琴
[1
]
邵阳
[1
]
李朴芳
[2
]
程正国
[2
]
王同朝
[1
,3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夏玉米;
群体;
光合;
荧光;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田试验以夏玉米为试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密度设计包含75000、90000、105000株/hm23个密度作为主区,每个密度处理包括:①等行距60 cm×单株留苗,②等行距60 cm×双株三角留苗,③宽窄行距(宽行70 cm+窄行距50 cm)×单株留苗和④宽窄行距×双株三角留苗共12种方式进行处理,测定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夏玉米灌浆期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提高;蜡熟期以90000株/hm2最高,种植方式上表现为宽窄行大于等行距种植,双株留苗种植方式大于单株种植方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群体内3个层次叶片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逐渐降低,种植方式基本表现为宽窄行大于等行距,留苗方式表现为双株大于单株。试验条件下,以90000株/hm2,宽窄行,双株三角留苗产量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524 / 2531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