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观察

被引:8
作者
郑默
机构
[1] 浙江省永嘉县中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案;
D O I
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3.02.046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依达拉奉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作用。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hs-CRP、MMP-9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平衡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还可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和稳定,并可减轻炎症反应,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J].
韩凡 ;
刘吉昌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4) :2940-2941
[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J].
朱卫香 ;
刘彦敏 ;
韩亚军 ;
张丽 .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 28 (04) :341-343
[3]   血清VEGF和MMP-9含量动态变化监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 [J].
黄新次 .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8) :3759-3760+3769
[4]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及血管弹性的影响 [J].
熊涛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02) :223-225
[5]   可溶性CD40L、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J].
唐智敏 ;
凌芳 ;
曾伟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 27 (08) :686-689
[6]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曹建华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14) :2068-2069
[7]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动态变化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J].
陶定波 ;
姜秀丽 ;
雷阳 ;
洪晓军 ;
吴丹 ;
孙晓培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 26 (02) :176-179
[8]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脂蛋白(α)及相关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 [J].
夏文伟 ;
姜亚军 .
疑难病杂志, 2005, (01) :10-12
[9]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J].
周金荣 .
中国基层医药, 2009, (01)
[10]  
Effects of Edaravone,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on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Acute Brain Infarction[J] . Kenji Isahaya,Koji Yamada,Masato Yamatoku,Kenzo Sakurai,Satoshi Takaishi,Bunta Kato,Toshikazu Hirayama,Yasuhiro Hasegawa.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 2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