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治理前景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1
作者
陆中臣
李忠艳
陈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华北(北京)电力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所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多沙粗沙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自然地带; 人为加速侵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形成,既受自然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又受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自然因素奠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本格局。以临界理论为依据,以环境经济学等方法,建立了多沙粗沙区流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该曲线的拟合方程,计算出各流域单元治理人为加速侵蚀所需的年限,从而评估高原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及其演变[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编, 1991
[2]  
流域地貌系统[M]. 大连出版社 , 陆中臣等著, 1991
[3]   可持续发展的多维临界 [J].
陈劭锋 ;
牛文元 ;
杨多贵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1) :26-30
[4]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高含沙水流的粒度组成及其地貌学意义 [J].
许炯心 .
泥沙研究, 1999, (05) :15-19
[5]  
流域地貌系统[M]. 大连出版社 , 陆中臣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