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格局及在中、新生代的演化

被引:50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曹运江
黄继祥
牟中海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   广州,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   广州,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南充,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南充,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南充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北; 前陆盆地; 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冲断层; 推覆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由北向南可划分为祁连山断褶山系、柴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前陆滑脱拆离带及前陆盆地低应变区等四个构造带,且断褶构造的形成时间有自北向南逐渐变新的趋势。综合研究表明,印支旋回和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是柴北缘前陆盆地北部边界——南祁连断褶山系的强化、定型时期,奠定了山前前陆盆地发育的基本格局;燕山旋回及白垩纪末的燕山运动对柴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影响最为强烈,并使下第三系沉降-沉积中心向盆内迁移,且在这一带有构造圈闭雏型形成;喜马拉雅旋回在柴达木盆地有两次规模较大的构造运动,渐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对柴北缘前陆滑脱拆离带影响最强,并使上第三系沉降-沉积中心进一步向盆内推移,且在这一带形成有关的构造圈闭;上新世末的构造运动是一次最强烈的构造运动,使柴北缘地区各断褶构造带基本定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89 +89-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方法新论.[M].徐志康;俞晓晨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刘树根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M].王燮培等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4]  
板块构造与中国含油气盆地.[M].罗志立;童崇光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5]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沈飞 .
地质学报, 1994, (02) :101-118
[6]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区的划分 [J].
宋建国 ;
廖健 .
石油学报, 1982, (S1)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