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诈骗罪必需“处分意识”——以“不知情交付”类型的欺诈性取财案件为例

被引:40
作者
王立志
机构
[1] 郑州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诈骗罪; 处分意识; 不知情交付; 间接正犯; 盗窃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5 [侵犯财产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学通说认为,被害人对财产具有处分意识是诈骗罪之必备构成要件。但晚近时分,因受骗而将财物"拱手送人",即"不知情交付"欺诈性取财案件之频繁出现,使得通说备受质疑。然而究其本质,诈骗罪系被害人意志有瑕疵的取得型财产犯罪,而盗窃罪则属于违反被害人意志取得型财产犯罪,因而有无处分意识必然会成为区分二罪的重要标准。同时,较之处分意识不要说而言,处分意识必要说还有着其他方面之学理优势,因此而更应予以提倡。事实上,"不知情交付"欺诈性取财案件中受骗的被害人,属于为欺诈者所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因此该类案件完全可以归之为"利用他人自害行为"的间接正犯形式的盗窃罪。在"不知情交付"欺诈性取财犯罪定性中,适法者不宜以普通民众之眼光,将社会事实混同于法律规范,而应当在对作为行为类型"欺诈性取财"和作为犯罪类型的"诈骗罪"严格区分之基础上,旗帜鲜明地适用处分意识必要说,并对此类案件做出准确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3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系 [J].
陈洪兵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06) :134-141
[2]   网站虚假代售机票案件如何处理 [J].
王伟 ;
刘志伟 ;
蔡军 ;
顾晓宁 ;
葛朋飞 ;
罗欣 ;
段景娟 ;
朱昱 .
人民检察, 2013, (12) :41-46
[3]   认定诈骗罪无需“处分意识”——以利用新型支付方式实施的诈骗案为例 [J].
秦新承 .
法学, 2012, (03) :155-160
[4]   盗窃与抢夺的界限 [J].
张明楷 .
法学家, 2006, (02) :119-131
[5]  
侵犯财产罪的疑难问题[J]. 张明楷.华东刑事司法评论. 2004(01)
[6]   论诈骗罪中的交付财产行为 [J].
刘明祥 .
法学评论, 2001, (02) :66-72
[7]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 2011
[8]  
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光权, 2008
[9]  
日本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
[10]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