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及连通性优化效应——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被引:24
作者
孙贤斌 [1 ,2 ]
刘红玉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连通性; 海滨湿地; 盐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湿地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并以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采用阻力面模型探讨湿地景观连通性优化途径及其效应。结果显示:①1987—2007年间,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比重由36.72%上升为46.17%,自然湿地持续减少,面积由44.4%减为26.01%,人工湿地持续增加,面积由9.96%上升为18.72%;②随着区域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光滩、碱蓬沼泽和芦苇沼泽的空间连通性降低,区域土地利用导致湿地景观之间生态流阻隔,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减弱;③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显著,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对湿地景观连通路径优化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和大丰港附近等关键区域对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流影响最大,是景观生态节点优化的首要对象;④加强连通路径的关键区域优化、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优化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892 / 90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重庆市都市区绿地景观的连通性
    熊春妮
    魏虹
    兰明娟
    [J]. 生态学报, 2008, (05) : 2237 - 2244
  • [2]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刘红玉
    李兆富
    [J]. 地理学报, 2007, (11) : 1215 - 1222
  • [3] GIS与RS技术支持下的北京西北地区景观格局优化
    岳德鹏
    王计平
    刘永兵
    李海龙
    谢怀慈
    王冬梅
    [J]. 地理学报, 2007, (11) : 1223 - 1231
  • [4]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李纪宏
    刘雪华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 217 - 224
  • [5]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概念的景观格局优化——以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例
    张小飞
    王仰麟
    李正国
    [J]. 生态学报, 2005, (07) : 1707 - 1713
  • [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欧维新
    杨桂山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4) : 360 - 368
  • [7]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傅伯杰
    陈利顶
    王军
    孟庆华
    赵文武
    [J].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 247 - 255
  • [8]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健康设计
    刘青松
    李杨帆
    朱晓东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3) : 143 - 148
  • [9]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郑度
    李双成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 189 - 196
  • [10]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俞孔坚
    [J]. 生态学报, 1999, (01) : 10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