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期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剖面水热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51
作者
陈军锋 [1 ]
郑秀清 [1 ]
秦作栋 [2 ]
刘萍 [1 ]
臧红飞 [1 ]
孙明 [3 ]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3]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谷均衡实验站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温度; 季节性冻融期; 玉米秸秆; 统计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剖面水热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对比了裸地和5种不同玉米秸秆覆盖厚度(5、10、15、20和30 cm)地块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等值线变化特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季节性冻融期,裸地最大冻结深度为52 cm,土壤剖面水热变化较为剧烈,0~40 cm属于水热变化活跃层,覆盖厚度为5和10 cm时的土壤剖面水热变化活跃层分别为0~20和0~10 cm。秸秆覆盖厚度为15 cm时可平抑土壤剖面水热的变化,并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秸秆覆盖厚度为5 cm时,在土壤冻融作用和秸秆覆盖的双重效应下,耕作层土壤水分较其他地块高,储水保墒效果显著。当秸秆覆盖厚度大于15 cm时,土壤保墒保温效果不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强。从预防冻害和蓄水保墒角度出发,最佳秸秆覆盖厚度为10~15 cm。研究成果对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冬春季节农田秸秆覆盖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