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虚假新闻传播研究——基于“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内容分析

被引:14
作者
王国华
吴丹
王戈
闵晨
魏程瑞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框架理论; 虚假新闻; 媒介框架; 框架效应; 传播机制; 遏制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目的/意义]虚假新闻日益泛滥,威胁健康的舆论环境与社会和谐稳定。把握新时代下虚假新闻产生与传播的新的特征与规律,有利于寻找其遏制途径。[方法/过程]本文选取"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结合框架理论并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虚假新闻的框架效应及形成与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虚假新闻的框架呈现出信源权威性、内容多元性、时序性特征,在选择与重组及自振与共鸣的框架化机制下,存在传受框架互为信源、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问题的框架效果。虚假新闻受时效因素、社会因素、网络因素与情绪因素影响得以产生并不断传播,而在网络自净与官方证实的推动下走向消解。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网络媒体自净功能研究.[D].霍慧.暨南大学.2012, 11
[2]  
自媒体和主流媒体互动研究.[D].刘慧.辽宁大学.2012, 03
[3]  
共鸣与自振:媒介框架与网络舆论.[D].褚悦闻.复旦大学.2011, 01
[4]  
我国主流网媒框架效果研究.[D].曾循.华中科技大学.2011, 07
[5]  
框中世界.[M].杜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6]  
中国新闻职业规范蓝本.[M].陈力丹; 周俊; 陈俊妮; 刘宁洁;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7]   信息情绪性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研究 [J].
赖胜强 ;
唐雪梅 .
情报杂志, 2016, (01) :116-121
[8]   框架争夺、共鸣与扩散:PM2.5议题的媒介报道分析 [J].
曾繁旭 ;
戴佳 ;
郑婕 .
国际新闻界, 2013, 35 (08) :96-108
[9]   事实陈述vs.道德评判:中国大陆报纸对“老人摔倒”报道的框架分析 [J].
李海波 ;
郭建斌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01) :51-66+127
[10]   微博自净化:功能及其可能性 [J].
王雅蕾 ;
王国华 .
电子政务, 2013, (0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