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

被引:172
作者
彭冰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法集资; 证券定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8.04.007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非法集资活动近年来越演越烈,是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仍然不够,还是处理方式有问题?研究发现,现有对非法集资的处理制度不能准确界定非法集资活动,无法明确区分一般的商业交易行为与集资行为;同时,以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定性和处理非法集资行为,实际是以间接融资手段处理了所有直接融资问题,不符合法律解释的逻辑,不能实现保护投资者的公共目标,也无法为民间融资的合法化预留空间。本文建议将更多非法集资活动划入直接融资监管领域,从而既符合法律本身的逻辑,也符合金融实践的现实。为了实现这一建议,需要扩大《证券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对证券的定义,从而使其能够应对现实中花样翻新的各类集资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J].
温家宝 .
求是, 2007, (05) :3-12
[2]   商业银行的定义 [J].
彭冰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14-123
[3]   从“疑似非法融资”活动看民间融资的规范管理 [J].
肖蔚 .
武汉金融, 2006, (06) :13-14
[4]   非法集资个罪研究 [J].
肖怡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 (01) :81-86
[5]   《证券法》适用范围的反思与展望 [J].
吴志攀 .
法商研究, 2003, (06) :13-22
[6]   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 [J].
张杰 .
经济研究, 2003, (01) :30-36+93
[7]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 [J].
张杰 .
经济研究, 2000, (04) :3-10+78
[8]   关于如何确定证券法的调整范围问题 [J].
李飞 .
中国法学, 1999, (02) :25-28
[9]   论集资犯罪 [J].
陈甦 ;
陶月娥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 :104-106
[10]  
金融法路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吴志攀,白建军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