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针灸治疗痞满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9
作者
刘迈兰
赵凌
任玉兰
吴曦
梁繁荣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痞满; 针灸处方规律; 数据挖掘;
D O I
10.16294/j.cnki.1007-659x.2009.06.004
中图分类号
R246.1 [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同朝代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来源、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不同朝代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规律。结果:先秦、晋、唐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脉最多,因背俞穴多在膀胱经上,治疗痞满取背俞穴,取义"阴病取阳";其次为任脉,亦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宋、元、明、清时期,任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频次名列前三,选取的经脉丰富,十四经脉均有涉及。结论:古代针灸治疗痞满,特定穴的选取是主要选穴原则,经脉腧穴的配伍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灸法以艾灸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清热化湿理气法(消痞散)治疗痞满病的临床研究.[D].宋益陞.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12
[2]   针灸文献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J].
任玉兰 ;
梁繁荣 .
江苏中医药, 2008, (01)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