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E1 Nino事件太平洋海温异常时空结构的分析

被引:26
作者
唐佑民,刘书华
机构
[1] 成都气象学院,贵州六盘水市气象局
关键词
E1Nino,太平洋海温,异常,气候学;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1994.02.005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用聚类法对1951─1986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出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第Ⅰ类在赤道中太平洋偏西先开始增温,第Ⅱ类在赤道东太平洋先开始增温;用距平合成和复自然正交经验展开研究了两类事件从产生到消亡各阶段所对应的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和特征。爆发和发展阶段,第Ⅰ类海温场扰动由西向东传,第Ⅱ类相反。距平分布也呈明显相反的特征。成熟阶段,赤道地区第Ⅰ类逆转为由东向西传播;第Ⅱ类则出现经向北传、纬向准静止;中高纬地区两类仍相反,而距平分布的相反特征则已经消失。消亡阶段,海温场的扰动传播第Ⅱ类与成熟阶段变化不大,而第Ⅰ类就变成与第Ⅱ类一致;距平分布也差别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埃尔尼诺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J].
李超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5) :45-51
[2]   埃尔尼诺事件的判据、分类和特征 [J].
王世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5) :611-620
[3]   1854—1987年期间的埃尔尼诺与反埃尔尼诺事件 [J].
臧恒范 ;
王绍武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1) :26-34
[4]   1986—1987年埃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的物理海洋学事件 [J].
王宗山 ;
邹娥梅 ;
John M.Toole ;
Linda J.Mangum ;
徐伯昌 ;
杨克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0, (02) :159-166
[5]   1949—1987年间埃尔尼诺现象的分析 [J].
战淑芸 ;
杨淑瑞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9, (04) :423-430
[6]   1982—1983年埃尔-尼诺现象与其他年埃尔-尼诺现象的比较研究 [J].
张启文 ;
王绍武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4) :429-435
[7]  
“埃尔尼诺”(El Nio)时期赤道增暖的两种类型[J]. 符淙斌,J.弗莱彻.科学通报. 1985(08)
[8]   1860—1979年期间的厄尼诺年 [J].
王绍武 .
科学通报, 1985, (01) :52-56
[9]   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对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 [J].
臧恒范 ;
王绍武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1)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