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被引:74
作者
陈茂荣
机构
[1]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一体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入手,分析"民族认同"问题困境的原因,思考建构公民化国家(社会),探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即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诸如:深化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改进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民族意识、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途径来达成。从而,实现发展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7+282 +282-28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民族认同发生论 [J].
王希恩 .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5, (05) :31-36
[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民族问题著作选. 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 民族出版社 . 1982
[3]  
Legitimation of Regimes. J.Rothschild. Sage Publications, Inc . 1979
[4]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路 [J].
葛忠兴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01) :1-5
[5]   从多元走向一体是民族过程的规律——以汉民族的民族过程为例 [J].
徐杰舜 .
青海民族研究, 2010, 21 (02) :129-135
[6]   论民族的观念性 [J].
都永浩 .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 (02) :23-28
[7]   多元文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两点比较 [J].
王希恩 .
科学社会主义, 2010, (02) :8-12
[8]   认同与承认——基于西方相关政治理论的思考 [J].
陈建樾 .
民族研究, 2010, (03) :1-9+107
[9]   论我国地方政治体制改革 [J].
许耀桐 .
理论探讨, 2009, (05) :26-30
[10]   民族认同与公民、国家认同 [J].
都永浩 .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 (06)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