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性论的心理学诠释

被引:4
作者
燕国材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性地位论; 人性本质论; 人性善恶论; 人性构成论; 人性发展论;
D O I
10.13852/j.cnki.jshnu.2008.01.014
中图分类号
B84-05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长时期来,对我国古代人性论思想的研究,一般是从哲学或伦理学的角度立论,其内容也局限在人性善恶的来源问题。文章则与此研究传统不一样,即改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立论,其研究内容除保留人性善恶论外,还讨论了另外四个重要问题:一是人性地位论,通过就人贵论、人本论和天人论的考察,较充分地论证了人性的崇高地位。二是人性本质论,概括为生性论、习性论和心性论,揭示了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与心理本性。三是人性构成论,从类型论、因素论和结构论三个角度,对人性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四是人性发展论,归纳为气禀论、习染论、性习论与修身论四个论题,对影响人性发展的种种因素作了全面考察,扩展并提升了我国古代人性论思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M].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燕国材, 1991
[2]  
中国心理学史 .2 燕国材. 东华书局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