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社会的社会契约——对卢梭公意理论与传统民意观的批判性考察

被引:9
作者
张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意; 众意; 相对客观正确性; 公民社会; 民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60207 ;
摘要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呈现两种彼此对立的形象:自由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在本文看来,有着很深的认知方法上的根源。卢梭视公意为纯粹客观正确的神学范畴,乃整个政治体的合法性所在,相反,众意虽也是所有人的合意,卢梭却将其同个体的主观性未加区别,以至于公意与个别意志之间无法沟通,卢梭的社会契约实为一个没有"社会"的社会契约。事实上,众意不同于个别意志,属于相对客观正确的范畴,而非主观性事物,众意对于政治秩序构建的意义,可通过"主权:政府:公民社会:公民"的连比例给予更精确的表达。回顾我国,隐含在卢梭形象中的断裂亦可见于我国的"民意观"之中。借助此前的分析,我国沿袭至今的"民意观"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与重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一个人的卢梭——评朱学勤的卢梭研究 [J].
袁贺 .
开放时代, 2004, (01) :64-74
[2]  
PoliticsandHistory:Montespuieu,Rousseau,Helgeland Marx. L.Althusser. . 1972
[3]   何以合法? 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 [J].
何海波 .
中外法学, 2009, 21 (03) :438-456
[4]   政治法的平衡结构——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的建构原理 [J].
陈端洪 .
政法论坛, 2006, (05) :145-165
[5]   人民主权的观念结构 重读卢梭《社会契约论》 [J].
陈端洪 .
中外法学, 2007, (03) :280-296
[6]  
中国民本思想史[M]. 法律出版社 , 金耀基, 2008
[7]  
论法学通说(又名:法条主义者宣言)[J]. 黄卉.  北大法律评论.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