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998年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

被引:31
作者
巩远发
段廷扬
陈隆勋
何金海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
[5] 成都
[6] 北京
[7] 南京
关键词
高原西部; 辐射平衡; 日变化; 年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研究计划1997年9月1998年10月在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2个站点自动气象站辐射平衡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西部2个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在不同季节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且还与1979年5~8月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的辐射观测资料和1982,1983年青藏高原辐射平衡观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原西部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变化不仅有季节之间和年际的差异,高原西部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变化也有较大的差异:(1)总辐射在春夏两季相差很小,改则春季(3~5月平均)日变化的极大值甚至比夏季(6~8月平均)还大;(2)地表反照率的年际变化及两地之间的差异均可能较大;(3)大气逆辐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与其他辐射分量明显不同,其日变化、年变化的位相均晚于其他分量;(4)两地之间地面辐射平衡的年变化似乎有一个位相差,改则的月平均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较狮泉河晚了约1个月,因此从冬季到夏季的大部分时间里,改则的地面辐射平衡是小于狮泉河的,而在从夏季到冬季的大部分时间里,改则是大于狮泉河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1998年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热源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J].
简茂球 ;
罗会邦 .
高原气象, 2001, (04) :381-387
[2]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高原地面加热的影响(英文) [J].
李国平 ;
卢敬华 ;
靳冰凌 ;
布尼玛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1, (06) :1207-1214
[3]   1988~1998年北半球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杨修群 ;
张琳娜 .
大气科学, 2001, (06) :757-766
[4]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辐射平衡分量特征 [J].
卞林根 ;
陆龙骅 ;
逯昌贵 ;
陈彦杰 ;
高志球 ;
刘辉志 ;
张宏升 ;
陈家宜 .
大气科学, 2001, (05) :577-588
[5]   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诊断及数值研究 [J].
张顺利 ;
陶诗言 .
大气科学, 2001, (03) :372-390
[6]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7]   青藏高原异常雪盖和ENSO在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中的作用 [J].
陈烈庭 .
大气科学, 2001, (02) :184-192
[8]   《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青藏高原观测研究概况 [J].
巩远发 ;
段廷扬 ;
陈隆勋 ;
李维亮 ;
荻野 ;
谷成德 ;
佐藤威 .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7, (01)
[9]   青藏高原的长波辐射特征 [J].
季国良 ;
江灏 ;
吕兰芝 .
高原气象, 1995, (04) :68-75
[10]   青藏高原改则地区的辐射特征 [J].
袁福茂 .
高原气象, 1985, (S2) :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