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地区夷平面的初步研究

被引:18
作者
张珂,黄玉昆
机构
[1] 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夷平面,粤北;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0119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提要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夷平面和多层地形的几个成因模式,然后提出了夷平面的模糊数学识别方法和野外鉴别标志,在此基础上,鉴别出了粤北地区的四级夷平面,即:英德面(高程300~360m)、仁化面(高程400~470m)、阳山面(高程600~780m)和粤北面(高程1010~1350m),其形成时代分别大致为Q、─N2、—和K2─E(3初),其中以粤北面形成的周期最长,代表了华南地区的广泛准平原化阶段,阳山面夷平时间较粤北面短,但年代较新,保存较好,仁化面和英德面发育程度较差,分布也局限。其特征还表明,断块的差异升降、掀斜是该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粤北面的高度可以代表该区新构造运动的最大升幅。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台西南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藏组合分析 [J].
杜德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3) :5-18
[2]   南岭多层地形及与其相关的理论问题 [J].
袁复礼 .
第四纪研究, 1993, (04) :361-369
[3]   华南沿海古夷平面特征及其对新构造运动的反映 [J].
张珂 ;
黄玉昆 ;
王俊成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 (01) :11-18
[4]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第三系界线地层岩性特征及环境分析 [J].
刘云 ;
王宗哲 .
地层学杂志, 1986, (03) :190-203+249
[5]   南雄盆地坪岭剖面罗佛寨群的划分及其生物群附视频 [J].
张显球 .
地层学杂志, 1984, (04) :23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