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孙媛媛
季宏兵
罗建美
李甜甜
江用彬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圈生态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2]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首都圈生态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三维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汇; 气候;
D O I
10.19789/j.1004-9398.2006.05.018
中图分类号
Q148 [生态系统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本文主要对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两个主要碳库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过程,总结了陆地碳汇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及气候变化对碳失汇的影响,提出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应采用多尺度的研究方法,并简要叙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近20年来洛宁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动态变化 [J].
丁圣彦 ;
梁国付 .
资源科学, 2004, (03) :105-108
[2]   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碳失汇”研究进展 [J].
徐小锋 ;
宋长春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 (02) :145-152
[3]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J].
刘纪远 ;
于贵瑞 ;
王绍强 ;
岳天祥 ;
高志强 .
地理研究, 2003, (04) :397-405
[4]   全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 [J].
王效科 ;
白艳莹 ;
欧阳志云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2, (01) :94-103
[5]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J].
陶波 ;
葛全胜 ;
李克让 ;
邵雪梅 .
地理研究, 2001, (05) :564-575
[6]   CO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 [J].
方精云 ;
朴世龙 ;
赵淑清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1, (05) :594-602
[7]   关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几点思考 [J].
黄耀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1) :66-68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9]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李克让 ;
朱松丽 ;
黄方红 .
地理学报, 2000, (05) :533-544
[10]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地理研究, 1999, (04) :34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