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系统用户侧冷热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34
作者
陈飞翔 [1 ]
胥建群 [1 ]
王晨杨 [1 ]
宋震 [1 ]
刘明涛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
[2]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能源; 非工业生产建筑; 冷热负荷; 能源负荷预测模型; Energy Plus;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5.14.023
中图分类号
TU831.2 [冷热负荷计算]; TP393.4 [国际互联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发展能源互联网系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用户侧负荷预测是能源互联网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础。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非工业生产建筑为研究对象,依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将影响建筑负荷的因素分为运行属性和自有属性两类,以运行属性参数为基准,自有属性参数为修正,依据主元解耦方法,建立了典型建筑冷热负荷计算快速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快速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能源互联网系统用户侧的能量管理、调节和输配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678 / 36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
    周孝信
    鲁宗相
    刘应梅
    陈树勇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29) : 4999 - 5008
  • [2] 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
    查亚兵
    张涛
    谭树人
    黄卓
    王文广
    [J]. 国防科技, 2012, 33 (05) : 1 - 6
  • [3]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与蓄能变工况特性
    冯志兵
    金红光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04) : 25 - 30
  • [4]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
    江亿
    [J]. 暖通空调, 2005, (05) : 30 - 40
  • [5] 基于系统辨识的多层墙体z-传递函数计算方法
    陈友明
    周娟
    王盛卫
    [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 82 - 87
  • [6] 燃机热电冷联供自备电站优化配置研究
    张士杰
    李宇红
    叶大均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10) : 185 - 190
  • [7] 东华大学某学院楼能耗模拟分析及其节能改造研究[D]. 周建.东华大学 2014
  • [8] 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 2009
  • [9]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A review[J] . D.W. Wu,R.Z. Wang.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 2006 (5)
  • [10] Transient heat flow calculation for multilayer constructions using a frequency-domain regression method[J] . Shengwei Wang,Youming Chen.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