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28
作者
高希武
郑炳宗
曹本钧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2]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桃蚜; 杀虫剂抗性; 抗性机制;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2.04.01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6—1990年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抗药性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桃蚜对乐果的抗性最高为230倍,氧乐果为185倍,马拉硫磷为32倍,喹硫磷为19倍,倍硫磷为123倍,马拉氧磷为100倍,毒死蜱为39倍,抗蚜威为245倍,灭多威为39倍,呋喃丹为84倍,对西维因没有产生明显抗性。TPP 与氧乐果、乐果混用分别增效3.2倍和12.1倍;异稻瘟净与倍硫磷、马拉硫磷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236和234。增效醚(Pb)使乐果和氧乐果分别增效7.1倍和6.0倍。说明桃蚜的抗药性与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有关。在敏感种群中,β-NA 羧酸酯酶活性大于0.5(OD555值/蚜·15分钟)的个体仅占1%,而在抗性种群中,这种类型的个体占78%—98%。不同抗性水平的桃蚜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敏感度的分布与其抗性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马拉氧磷、抗蚜威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中浓度(I50),抗性种群是敏感种群的20倍和150倍。北京地区桃蚜的抗药性与磷酸酯酶和 GSH—S-转移酶没有明显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65 / 371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