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亚洲季风指数与中国夏季主要雨型的关联

被引:13
作者
江滢
翟盘茂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EOF; 主要雨型; 东亚季风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首先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特征 ,其第一 (EOF1 )和第二 (EOF2 )特征向量及其时间序列 (EOF1 - T、EOF2 T)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夏季 1 (或 3)类和 2类主要雨型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进一步建立了EOF1、EOF2及其对应的时间序列EOF1 - T、EOF2- T与季风指数的关联 ,以及中国夏季主要雨型与季风指数直接的关联。结果表明 :各季风指数都对中国夏季的 1类雨型有较好的反映能力 ,都对 2类雨型无反映能力 ,仅学者施能定义的指数对 3类雨型有一定的反映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研究 [J].
李峰 ;
何立富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718-726
[2]   1997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在汛期降水中的作用 [J].
孙颖 ;
丁一汇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03) :277-287
[3]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J].
谢安 ;
毛江玉 ;
宋焱云 ;
叶谦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1) :67-77
[4]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J].
乔云亭 ;
陈烈庭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2002, (01) :69-82
[5]   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 [J].
祝从文 ;
何金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0, (04) :391-402
[6]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J].
施能,朱乾根,吴彬贵 .
大气科学, 1996, (05) :575-583
[7]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J].
郭其蕴 .
地理学报, 1983, (03) :207-217
[8]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气象出版社 , 何金海等主编, 2001
[9]  
中国夏季旱涝及环境场[M]. 气象出版社 , 赵振国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