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56
作者
鲍献文
李娜
姚志刚
吴德星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北黄海; 温盐; 黄海冷水团; 黄海暖流;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9.04.002
中图分类号
P731.1 [海洋水文要素];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利用2006~2007年夏冬春秋4个季节北黄海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4个季节北黄海温度和盐度大面以及典型断面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07年冷水团势力范围强于2006年,北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受地形影响。黄海暖流冬春季较强,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秋季开始形成。鲁北沿岸流冬季最强,春季减弱,夏秋季消失,但夏季鲁北沿岸存在冬季鲁北沿岸流水的残余体,即鲁北沿岸水。辽南沿岸水4个季节都以低盐为特征,除夏季低盐中心位于庄河口外,其它3个季节低盐中心均位于调查区域的东北角。渤海与北黄海之间的水交换4个季节都存在。春季,断面盐跃层形成滞后于温跃层;秋季,断面盐跃层消失滞后于温跃层。
引用
收藏
页码:553 / 5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北黄海冷水团温、盐多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江蓓洁 ;
鲍献文 ;
吴德星 ;
许建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04) :1-10
[2]   黄海冷水团演变过程及其与邻近水团关系的分析 [J].
于非 ;
张志欣 ;
刁新源 ;
郭景松 ;
汤毓祥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5) :26-34
[3]   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J].
任慧军 ;
詹杰民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5, (S1) :887-896
[4]   黄、渤海热结构及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J].
鲍献文 ;
苏洁 ;
郭心顺 ;
吴德星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513-522
[5]   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主导因素 [J].
吴德星 ;
牟林 ;
李强 ;
鲍献文 ;
万修全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2) :73-77
[6]   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的海温分布特征 [J].
贾瑞丽 ;
孙璐 .
海洋通报, 2002, (04) :1-8
[7]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J].
林霄沛 ;
吴德星 ;
鲍献文 ;
江文胜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55-360
[8]   渤海、黄海热结构分析 [J].
鲍献文 ;
王赐震 ;
高郭平 ;
黄磊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6) :24-31
[9]   夏季北黄海冷水团多年变化特征分析 [J].
张以恳 ;
杨玉玲 .
海洋预报, 1996, (04) :16-22
[10]   黄海、渤海底层温、盐度与其垂直平均值的统计关系 [J].
王宗山,徐伯昌,邹娥梅,龚滨,李繁华,孙卫阳 .
黄渤海海洋, 1996, (03)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