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高山栎种群统计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14
作者
刘兴良
岳永杰
郑绍伟
刘世荣
史作民
杨冬生
杨玉坡
马钦彦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3] 四川省林业厅
[4]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
[5]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 北京
[7] 四川成都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径级结构; 高度级结构; 生物量结构; 硬叶栎林; 横断山; 卧龙自然保护区;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2005.04.002
中图分类号
S792.181 [麻栎];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生物量结构等方面探讨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海拔梯度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种群径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下地带的双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2cm4cm,约占70.33%;另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上地带的单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1cm3cm,约占76.35%。(2)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下地带,高度级峰值出现在2m3m左右,约占65.38%;另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上地带,随高度级增大,高度级百分率呈递减趋势。(3)川滇高山栎种群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其平均总生物量为26408.7kg.hm-2,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29.85%、18.54%、18.54%和6.91%。海拔2720m29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1皮的比例约为4∶3∶2∶1;海拔3020m31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皮的比例约为4∶2∶2∶1。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Age structure and disturbance history of a southern Apalachian virgin forest. Lorimer C. Ecology . 1980
[2]  
Structural dynamics of silver bitch The fates of buds. Maillette L.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1982
[3]  
Patterns of gap - phase replacement in a subalpine, old-growth forest. Lertzman K P. Ecology . 1992
[4]  
Ecology system[P]. YOSHINO KAZUTORA[US].中国专利:US2005044853A1,2005-03-03
[5]   飞播云南松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系统研究 [J].
江洪 ;
林鸿荣 .
四川林业科技, 1985, (04) :1-10
[6]   北京西山(卧佛寺附近)人工油松林群落学特性及生物量的研究 [J].
陈灵芝 ;
任继凯 ;
鲍显诚 ;
陈清朗 ;
胡肄慧 ;
缪有贵 ;
李扬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4, (03) :173-181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 , 冯宗炜等著, 1999
[8]  
裂叶沙参种群生态学研究[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张文辉著, 1998
[9]  
植物种群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纪纶等编著, 1992
[10]  
云杉种群生态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江洪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