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肩负使命: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究——以大学生支教项目为例

被引:56
作者
罗婧 [1 ]
王天夫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志愿行为; 持续性; 大学生支教;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2.05.005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407 ;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针对中国志愿者中最为庞大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使用了访谈资料与问卷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支教活动参与者志愿意愿的持续性以及支教项目持续性的影响因素。本文发现,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志愿活动更多的是一种非精英的、大众型活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参与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志愿活动参与者有着"利他"与"利己"的动机,并且其参与志愿活动的持续性受到所处社会网络的影响;另外,志愿者角色的自我认同与团体语境中的激励制度也可能促进其肩负使命,不断地提供志愿服务。而就志愿项目的持续性而言,资金支持、联络难易、投入需求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18+243 +243-244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社区志愿激励机制探析:个人和组织的两层面分析 [J].
毕素华 .
社会科学研究, 2011, (06) :86-90
[2]   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北京市1752份相关调查问卷的分析 [J].
靳利飞 .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3 (04) :20-27
[3]   西方志愿者行为的研究综述 [J].
徐步云 ;
贺荟中 .
中国青年研究, 2009, (04) :75-80
[4]   北京青年的志愿行动参与意愿——一项对不同群体之间的比较分析 [J].
沈杰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01) :47-58
[5]   志愿服务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J].
李迎生 .
教学与研究, 2005, (03) :27-32
[6]   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J].
陈茗 ;
林志婉 .
人口学刊, 2004, (03) :30-34
[7]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 [J].
邓国胜 .
社会科学研究, 2002, (02) :108-110
[8]  
Beyond SES: A Resource Model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J] . Henry E. Brady,Sidney Verba,Kay Lehman Schlozman.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