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长的教育历史里,谁都无法轻视小小的课本。教科书的每一次"出格"都会立即引来高度的社会关注甚至焦虑。即便离各种高厉害考试很远的、相对边缘化的乡土教科书,一旦它跨界乡土,触及敏感问题,就可能会惹出不小的麻烦。黄晦闻编著的《广东乡土教科书》即为一例,它不但掀起了一场关联一大族群的身份认同的风波,甚至还因它出了人命,最终逃不脱被禁止的命运。该教科书事件表明,薄薄的乡土教科书竟然有足够的力度穿透乡土社会沉寂的外壳,激荡起乡村民众炽热的民族情感,建设有厚重底蕴的乡土教科书对于修补已破坏殆尽的乡土社会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该教科书事件的发生,或因为无知(不了解教科书这一文本的独特性),或因为轻视(以为学术自由、文责自负,怎么写都不会有什么关系),或因为权力(包括学术的霸权),警醒我们教科书文本的编撰必须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