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基于不同退耕模式的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地域分异特征
被引:2
作者:
徐勇
马定国
郭腾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4] 江西南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5]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退耕模式;
生态环境建设;
地域分异;
黄土丘陵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4.04.001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退耕是目前国家关于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措施。在总结"赈济退耕25"、"赈济退耕15"和"梯田退耕"各模式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耕地坡度分级数据、农业人口数据和不同模式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分别计算了黄土丘陵区各县(市、区)退耕25°和15°以上坡耕地、新建园地、新修梯田、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额度。在构建并采用生态环境建设指数、政策性补贴资金密度指数和投资需求密度指数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模式下的生态环境建设规模及投资需求地域分异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