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概念的演进及其时代精神——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个人”再到“公民社会人”

被引:3
作者
张三元
机构
[1]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抽象的人; 现实的人; 公民社会人; 政治权利; 公民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8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克思对"抽象的人"的批判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现实的个人"从孕育到诞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现实的个人"是在现实的生活资料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获得具体规定的。可以从自然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理性、利益和需要、生活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等四个统一中把握"现实的个人"的基本特质。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现实的个人"具有抽象性。"人民"是"现实的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逻辑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有抽象化的倾向。"公民社会人"是"现实的个人"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复归"和具体表现形态,是时代精神的彰显。重塑"公民社会人"和构建公民社会是时代的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7+283 +28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马克思的“个体”和“共同体”概念 [J].
侯才 .
哲学研究, 2012, (01) :3-11+127
[2]   “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 [J].
高丙中 .
思想战线, 2012, 38 (01) :30-38
[3]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人”——对“公民”概念中国境遇的政治学考察 [J].
虞崇胜 ;
张星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 (05) :4-9
[4]   马克思究竟从何时何处开始批判“抽象的人”的学说——从恩格斯记忆上的一个纰漏说起 [J].
俞吾金 .
教学与研究, 2003, (05) :47-49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6]  
战争与和平法.[M].(荷)格劳秀斯(Grotius)著;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历史哲学.[M].(德)黑格尔(G.W.F.Hegel)著;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8]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德)施蒂纳(Stirner;M.)著;金海民译;.商务印书馆.1989,
[9]  
利维坦.[M].[英]霍布斯(Hobbes) 著;黎思复;黎廷弼 译.商务印书馆.1985,
[10]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著;荣震华 译.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