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附视频

被引:65
作者
梁音
杨轩
潘贤章
张斌
史德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中国南方;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08.12.016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烈,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认为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实施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助催剂。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闽西南及赣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J].
赵其国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08) :1-3+52
[2]   广东省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J].
江涛 ;
刘祖发 ;
陈晓宏 ;
王兆礼 ;
史栾生 ;
张蕾 .
湖泊科学, 2005, (04) :378-382
[3]   加快花岗岩区崩岗治理的措施建议 [J].
鲁胜力 .
中国水利, 2005, (10) :44-46
[4]   中国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特征 [J].
章文波 ;
谢云 ;
刘宝元 .
山地学报, 2003, (01) :33-40
[5]   长江以南东部丘陵山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J].
梁音 ;
史学正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9, (02) :48-53
[6]   用田间实测法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K值 [J].
史学正 ;
于东升 ;
邢廷炎 ;
J.Breburda .
土壤学报, 1997, (04) :3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