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通过详细考察和填图工作,对青藏高原北部的第四纪活动构造及断层运动取得了大批新资料。在最近的中法合作研究中,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及邻区又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本文以上述新资料为基础,简要讨论了青藏高原北部第四纪活断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特征。本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可划分为下述3类: (1)大规模的弧形左旋走滑断裂带。其中包括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昌马活动断裂带及海原活动断裂带、中部的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以及南部的甘孜-玉树活动断裂带和鲜水河活动断裂带等。它们的左旋走滑速率多在10——20mm/a范围内。 (2)高原边缘逆冲断裂带。主要发育于祁连山、六盘山及龙门山等地区,其走向大致与高原边缘平行,因地而异。它们的垂直滑动速率可达到1mm/a左右。 (3)北北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或称之为具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冲断裂。它们主要发育于高原北部,约在东经98——104°之间,并控制着若干第三——第四纪盆地及对冲山的边缘。其中,部分断裂的水平走滑速率最大可达2——3mm/a。 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大型左旋走滑断裂运动及所挟持的断块东移,对中生代区域构造有很大的改造作用。同时,边缘逆冲作用在区域构造变形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诸如祁连山、六盘山等边缘山系,很大程度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