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20
作者
侯启军
蒙启安
张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扶杨油层; 流体包裹体; 油气注入期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中的自生矿物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3个峰值,说明扶杨油层油气注入分为3期:第一期油气注入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20℃,有机包裹体分布于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石英颗粒愈合缝和方解石胶结物中,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与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之间存在油迹(或沥青),而石英颗粒愈合缝中的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0~110℃,说明在均一温度90~100℃至110~120℃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活动,导致石英颗粒破裂。第二期油气注入的均一温度为120~150℃,发生于方解石脉充填和石英颗粒裂缝的愈合过程中,在方解石脉中发现沥青质,说明该期油气注入规模较大,基本抑制了所有自生矿物的生长。第三期油气注入记录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之中的有机包裹体中,其均一温度为160~170℃。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早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低,晚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高。图6表2参8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有机包裹体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 [J].
张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57-59+103
[2]   吐哈盆地二叠系—侏罗系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柳益群 ;
刘斌 ;
荐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48-50+12
[3]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J].
邱楠生 ;
金之钧 ;
胡文喧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95-97+103
[4]   沧参1井与孔古3井中奥陶统包裹体研究和成油气评价 [J].
欧光习 ;
范光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S1) :106-111
[5]   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研究中的应用 [J].
柳少波 ;
顾家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29-33+98
[6]  
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高瑞祺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