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地区不同有机物料腐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23
作者
匡恩俊
迟凤琴
宿庆瑞
张久明
高中超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秸秆还田; 腐解规律; 养分释放率; 组织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利用网袋法模拟田间还田方式,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大豆秸秆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50d的分解,玉米和大豆秸秆残留率在33.7%~61.1%之间,秸秆还田分解趋势为:土埋处理>露天处理,土埋玉米秸秆>土埋大豆秸秆,露天条件下大豆和玉米秸秆分解速率一致。从细胞结构上看,玉米秸秆随着还田时间的延长,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遭到破坏,细胞壁变薄,细胞内物质消失,细胞排列疏松;大豆秸秆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露天和土埋处理各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率分别为39.9%~48.9%、49.6%~65.8%,土埋玉米和大豆秸秆腐解速度明显高于露天处理。两个处理氮、钾分解率无太大差异,分别为51.1%~67.7%、74.6%~91.7%,而磷素变化比较明显,露天和土埋处理玉米秸秆的磷释放率平均比大豆秸秆高49.4%、56.7%。作为还田物料玉米秸秆要好于大豆秸秆。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J].
李逢雨 ;
孙锡发 ;
冯文强 ;
秦鱼生 ;
王昌全 ;
涂仕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2) :374-380
[2]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J].
王允青 ;
郭熙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3) :607-610
[3]   麦稻两熟地区不同埋深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 [J].
刘世平 ;
陈文林 ;
聂新涛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1049-1053
[4]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 [J].
张电学 ;
韩志卿 ;
刘微 ;
高书国 ;
侯东军 ;
李国舫 ;
常连生 .
土壤通报, 2005, (03) :360-364
[5]   施用秸秆堆腐肥对黑土农田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J].
王洋 ;
齐晓宁 ;
王其存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4) :138-140
[6]   不同有机物料在潮棕壤中有机碳分解进程 [J].
史奕 ;
张璐 ;
鲁彩艳 ;
宇万太 .
生态环境, 2003, (01) :56-58
[7]   秸秆腐解剂在秸秆还田中的效果研究初报 [J].
李庆康 ;
王振中 ;
顾志权 ;
张永春 ;
潘玉梅 ;
赵强基 .
土壤与环境, 2001, (02) :124-127
[8]   土壤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 [J].
李新举 ;
张志国 ;
李贻学 .
土壤学报, 2001, (01) :135-138
[9]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变化规律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J].
孟凡乔 ;
吴文良 ;
辛德惠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 (04) :370-374
[10]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中有机碳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J].
张晋京 ;
窦森 ;
江源 ;
李翠兰 ;
平立凤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