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对中国围产儿死亡的影响

被引:88
作者
代礼
周光萱
朱军
缪蕾
王艳萍
吴艳乔
梁娟
毛萌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成都,成都,成都,成都,成都,成都,成都,成都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围产儿死亡; 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4.7 [围产期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1 ;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01年期间中国围产儿死亡率以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把资料按出生地分为城乡两组,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为沿海、内地、边远地区三组,调查围产儿死亡率和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中国围产儿死亡率由1990年的22.85‰下降到2001年的13.26‰,呈下降趋势;死胎死产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比例也呈下降趋势。同期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却逐年上升;在城镇和乡村以及沿海、内地、边远三类地区中都观察到同样变化趋势,1996~2001年间趋势更为明显。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乡村,沿海和内地高于边远地区。结论 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岛市1990年至2001年围生儿死亡率及死因 [J].
万爱华 ;
任志伊 ;
修新红 ;
朱松君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 (02) :110-112
[2]   1996~200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的动态监测 [J].
代礼 ;
朱军 ;
周光萱 ;
王艳萍 ;
吴艳乔 ;
缪蕾 ;
梁娟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06) :43-46
[4]   412例围产儿病理解剖分析 [J].
王苏征 .
江苏医药, 2001, (07) :560-560
[5]   10年围产儿死亡回顾分析 [J].
刘兴会 ;
尹如铁 ;
姚建蓉 ;
雷巍 .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02) :111-112
[6]   近十年围产儿死亡临床分析 [J].
唐书华 ;
王长丽 .
天津医药, 2001, (02) :116-117
[7]   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J].
牟建华 ;
祁雅民 .
上海医学, 2000, (01) :46-48
[8]   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J].
赵卫东,姬兰云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 (02) :101-103
[9]   海门市1989──1992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J].
张学科,张凤兰,马汉均,郁仲慈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 (03) :707-707
[10]   中国围产儿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J].
肖坤则 ;
李守柔 ;
严竞璋 ;
余浣珍 ;
连志浩 ;
李雅珍 ;
苏玉梅 ;
胡秀芬 ;
饶惠玲 ;
刘桂兰 ;
周淑芳 ;
王滨有 ;
杨怀恭 ;
石一复 ;
居正华 ;
陈文祯 ;
姚家生 ;
赵志毅 ;
黄福祥 ;
林明理 ;
李国梁 ;
刘林伟 ;
秦镜 ;
杨国范 ;
于兰馥 ;
次仁卓玛 ;
赵淑鑫 ;
谭雪莲 ;
李雁珠 ;
邹光珍 ;
杨昌云 .
中华医学杂志, 1989, (04) :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