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大豆氮磷营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2
作者:
王连铮
饶湖生
商绍刚
蒋青人
解玉梅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大豆;
盛花期;
氮磷营养;
鼓粒期;
豆粒充实期;
营养器官;
植物器官;
产量;
含氮量;
D O I:
10.13592/j.cnki.ppj.1966.05.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大豆对氮磷营养的要求不是愈高愈好,而有一定的水平。单施氮肥(硝酸铵)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达9.7%,每盆高于1.2克 N 时,增产不明显。单施磷肥(过磷酸钙)提高大豆产量达42.4%,每盆施2.4克P2O5以上时,产量不再增加,每盆施4.8克(P2O5)时产量出现下降趋势。磷对于大豆的增产作用高于氮肥。氮、磷配合施用在肥力较低条件下效果较为明显。2.株高在75—85厘米者可获得高产,但营养生长进行过于旺盛(N5水平),各处理产盈反而不高。3.缨济系数超过0.5以上者,常常可以获得高产,而低于此值者常常低产。4.生育后期,由营养器官再分配到荚中的干物质和含氮物质的绝对值与处理关系较少。5.根系的体积,苗期各器官的含氮盈,盛花期茎和叶片中可溶性醣含量与产量有正相关性;盛花期无论正株或各营养器官的相对含氮量与产量有负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1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