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潮土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分析

被引:31
作者
贡付飞 [1 ]
查燕 [1 ]
武雪萍 [1 ]
黄绍敏 [2 ]
徐明岗 [1 ]
张会民 [1 ]
刘海龙 [3 ]
姜志伟 [1 ]
王小彬 [1 ]
蔡典雄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肥料; 土壤; 模型; 基础地力; 潮土; DSSAT模型;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农田基础地力提升对于减施肥料和作物稳产高产有着重大现实意义,该文依托潮土长期定位试验,采用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冬小麦的农田基础地力产量,18a连续施用氮磷钾化肥(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高量NPK配施有机肥(1.5NPKM)和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的农田基础地力均得到提升,其基础地力产量分别增加了721、1033、2108和1306kg/hm2,增长率分别为29.6%、42.4%、86.6%和53.7%,平均每年提高1.6%、2.4%、4.8%和3.0%,其中以1.5NPKM处理更能有效提高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产量。1991-2008年冬小麦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在36.5%~70.9%,各处理18a年均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42.5%、59.9%、58.9%和52.5%,大小顺序为NPKM>1.5NPKM>NPKS>NPK,说明有机肥或秸秆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更能有效提高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及地力贡献率。基础地力贡献率与土壤全钾、全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其中有机碳和全氮与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关度最高,说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潮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潮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Optimizing Parameters of CSM-CERES-Maize Model to Improve Simulation Performance of Maize Growth and Nitrogen Uptake in Northeast China[J]. Craig F Drury,Gerrit Hoogenboom.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2(11)
[2]   土壤地力和长期施肥对潮土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演变趋势的影响 [J].
马常宝 ;
卢昌艾 ;
任意 ;
展晓莹 ;
李桂花 ;
张淑香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4) :796-802
[3]   基于DSSAT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潜力的影响 [J].
文新亚 ;
陈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S2) (S2) :74-79
[4]   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测定试验总结 [J].
王修玲 ;
徐进步 .
北方水稻, 2011, 41 (06) :46-47
[5]   地力与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张军 ;
张洪程 ;
段祥茂 ;
徐宗进 ;
杨波 ;
郭保卫 ;
杜斌 ;
戴其根 ;
许轲 ;
霍中洋 ;
魏海燕 .
作物学报, 2011, 37 (11) :2020-2029
[6]   不同施肥制度对平凉市黑垆土地力贡献率的影响 [J].
蒋军锋 .
甘肃农业科技, 2011, (08) :28-30
[7]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张水清 ;
黄绍敏 ;
郭斗斗 .
华北农学报, 2010, (06) :217-220
[8]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影响 [J].
王飞 ;
林诚 ;
李清华 ;
何春梅 ;
李昱 ;
林新坚 .
福建农业学报, 2010, 25 (05) :631-635
[9]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初探 [J].
王瑛 ;
顾根茂 ;
许军 ;
杨丽红 ;
潘云俊 ;
徐俞 .
上海农业科技, 2010, (05) :68-69
[10]   玉米无氮基础地力试验简报 [J].
孟爱红 ;
周建生 ;
丁俊 ;
梅丽峰 ;
仲剑 .
上海农业科技, 2010, (03) :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