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

被引:35
作者
潘亚玲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变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7 [国际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个术语往往被等同使用,导致了严重的混淆。但就其本质而言,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变种,是爱国主义与恐外症的结合。因此,对待他者的态度差异,成为二者的本质性差别,并使民族主义往往被想象为“公德”,而爱国主义仍保持其“私德”地位。这种“公”“私”区分使“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化”得以合法化。由于这些本质上和伦理上的区别,在表现层次上,民族主义要远比爱国主义来得盲目和非理性。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坚持爱国主义是种“个人判断”或“私德”,并坚持反对民族主义的所谓“公德”的不适当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9+159 +15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民族主义与国家增生的类型及伦理道德思考 [J].
时殷弘 .
战略与管理, 1994, (05) :28-38
[2]  
包容他者[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2
[3]  
民族与民族主义[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 2002
[4]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著, 2000
[5]  
民族—国家与暴力[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6]  
The Roots ofEvil:The Origins ofGenocide and other GroupViolence .2 E.Staub. . 1989
[7]  
The Imported State:The Westernisation ofthe Political Order .2 Bertrand Badi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0
[8]  
On the Concept of Authority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2 Fried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