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间的长度变异与个体内的长度异质性

被引:23
作者
张四明
邓怀
汪登强
张亚平
吴清江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开放
关键词
中华鲟; mtDNA; 长度变异; 异质性; 串联重复;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347 [群体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PCR技术扩增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时,发现中华鲟天然群体内存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mtDNA长度变异现象。DNA测序表明,长度变异发生在mtDNAryloop靠近tRANpro的位置,由长约82碱基对(bp)的重复序列串联形成的。由个体内mtDNA长度变异造成的异质性个体比例为57.4%,非异质性(同质性)个体的比例为426%。非异质性个体间的mtDNA的大小也不一样,存在长度变异。在非异质性个体中,有2、3、4、5个串联重复序列形成的4种分子类型的情况,其重复序列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的循序是3→2→4→5。在异质性个体中,同一个体由2种不同分子组合的异质体最普通,占77.78%3种不同分子组合的频率次之,占18.520。4种不同分子组合的异质体比例最少,占3.70%。没有发现由5种不同分子组合的异质体。对所有异质体混合分析表明,各种类型的重复序列出现的比例与非异质体的类似,即分子大小(含重复序列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2→4→5→1。对47尾中华鲟的个体内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有65.3%遗传变异表现在群体内的个体间,有347%的遗传变异表现在个体内。由mtDNA长度异质性造成的个体内的多样性是中华鳍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另一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89 / 4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Concerted evolution of sequence repeats inDrosophila mitochondrial DNA[J] . Michel Solignac,Monique Monerot,Jean-Claude Mounolou.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 19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