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类型与粒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25
作者:
罗又郎
劳焕年
王渌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生物碎屑;
沉积物类型;
海盆;
洋盆;
盆地;
有孔虫;
表层沉积物;
南海东北部;
分选系数;
概率累积曲线;
粒度概率图;
陆架区;
陆源碎屑;
粉砂;
碎屑沉积物;
粒度特征;
海绿石;
韩江;
放射虫;
陆坡;
峰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本海区的调查范围在东经113°—120°,北纬15°—23°45′。在地貌单元上,包括了陆架、陆坡和深海盆地。调查站位大致从水深30米起,少数约20米,最大水深达4200米。 采样工具为大洋50型泥斗。在海上采集样品时,对样品作了肉眼观察和概略描述。对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基本上按《海洋调查规范》(1975)进行,共取得83个站位的表层底质粒度分析资料(图1)。对于每个样品中>0.063毫米的组成都进行了双目镜观察,以了解底质组成及特征,然后目估各种组成的百分含量。由于陆源碎屑颗粒与生物碎屑颗粒的水动力习性是不相同的,不能将两者的粒度参数和曲线直接作分析和对比。在一些站位的样品中,>0.063毫米的大部分是由生物碎屑所组成的,显然这些粒度参数是不能采用的,以免造成虚假的认识和错误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1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