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与红豆草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及条件

被引:6
作者
杨茁萌
杉信贤一
机构
[1] 八一农学院草原系
[2] 农林水产省草地试验场育种部生物技术研究室 西那须野町千本松
[3] 日本国
关键词
苜蓿; 红豆草; 原生质体融合; 无臌胀病苜蓿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无臌胀病苜蓿品种的育种计划的可能突破口,是利用生物技术把单宁基因导入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去。本文首次报道了紫花苜蓿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原生质体融合的可能性和条件,进而将红豆草的单宁基因导入到苜蓿中去。本实验结果证明苜蓿与红豆草的原生质体融合是可能的,通过基因型选择,选择同步分裂的苜蓿和红豆草细胞系,从其悬浮培养细胞系中分离原生质体,将两者混合悬浮在0.1mMCaCl2 0.6M 甘露醇溶液中(pH5.6),原生质体总密度为3.6×105/ml(苜蓿占2.3×105/ml,红豆草占1.3×105/ml),在1.00~1.25 KV/cm 电场强度下,脉冲次数1~3次,其异核融合细胞频率可提高到26.7~40.9%,并且其异核体仍能较好地分裂,可以分裂2~3次,个别分裂4次,形成小细胞团,但植板率很低,未能持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建议为了提高异核体的植板率,电场强度应低于1.25KV/cm,甚至低于1.00KV/cm,脉冲次数1~2次为宜,以减少电场对细胞的损害。同时提高原生质体培养密度,改良培养条件和方法。如何保证异核体持续分裂和高的植板率是今后研究的关键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An assessment of the cultural capabilities of Trifolium repens L. (white clover) and 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 (sainfoin) mesophyll protoplasts[J] . P. S. Ahuja,D. Y. Lu,E. C. Cocking,M. R. Davey.Plant Cell Reports . 198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