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3
作者
梁
阮守武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4] 安徽合肥
关键词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立宪"选择; 个人计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出发,利用社会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群体单元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着重讨论了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群体成员在不同信息条件下的个人"立宪"计算方法和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社会评价活动的两种现实形式 [J].
陈新汉 .
天津社会科学 , 2003, (01) :41-47
[2]   多层次交互式确定权重的方法 [J].
梁樑 ;
王国华 ;
不详 .
系统工程学报 , 2002, (04) :358-363
[3]   VOTING SCHEMES FOR WHICH IT CAN BE DIFFICULT TO TELL WHO WON THE ELECTION [J].
BARTHOLDI, J ;
TOVEY, CA ;
TRICK, MA .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1989, 6 (02) :157-165
[4]  
社会选择的理论与进展.[M].罗云峰;肖人彬著;.科学出版社.2003,
[5]  
公共选择理论.[M].方福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同意的计算.[M].(美)詹姆斯·M.布坎南(JamesM.Buchanan);(美)戈登·塔洛克(GordonTullock)著;陈光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  
纳什博弈论论文集.[M].(美)约翰·纳什(JohnNash;Jr)著;张良桥;王晓刚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8]  
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M].(美)肯尼思·约瑟夫·阿罗(KennethJosephArrow)著;钱晓敏;孟岳良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9]  
价值论.[M].李德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