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的压力测定及其病理学意义

被引:36
作者
王沛
董强
雪原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压力; 病理学,临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1.53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术中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和髓核压力,结合临床、显微镜、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破碎型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差异。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57例。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两组:(1)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RDH):切开突出病变部浅层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后,可见破碎腰椎间盘组织与椎间盘母体分离,自行溢出或很容易被拉出;(2)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DDH):切开突出病变部浅层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后无破碎椎间盘组织溢出,突出病变部必须以器械切除。椎间盘突出病变部切取前,用GENERAA710多功能测压仪进行椎间盘测压,研究两种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的差异。结果(1)RDH组突出病变部压力高于DDH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两组髓核部压力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RDH组突出病变部压力高于髓核部,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4)DDH组突出病变部压力与髓核部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5)35例患者的腰痛评分与突出病变部压力明显相关(r=0.539,P<0.05);(6)光镜下RDH组椎间盘组织纤维排列松散,可见炎症反应和明显的边缘血管化;(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DH组Ⅰ型胶原染色阴性,而DDH组软骨细胞核内Ⅰ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1)RDH的病因为部分椎间盘损伤和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国外研究概况 [J].
李可心 ;
马达 .
中国骨伤, 1997, (03) :61-62
[2]   腰间盘髓核中胶原及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 [J].
朱庆三,翟饶生,许则民,杨有赓,姜鸿志,周秋丽 .
中华外科杂志, 1994, (08) :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