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古典与新古典的边界——刘易斯拐点研究新进展

被引:6
作者
吴垠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
关键词
古典与新古典经济条件;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中国化; 新进展;
D O I
10.19365/j.issn1000-4181.2012.01.001
中图分类号
F240 [劳动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刘易斯拐点是指发展中国家从古典经济条件跨越到新古典经济条件时发展阶段出现重大转折点的时间段,其核心标志是劳动力从过剩逐渐转为短缺。这一衍生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命题,近年来越来越具有了"中国化"和"跨学科"的研究趋势。学者们的观点虽有不同,但研究的热情却十分高涨。鉴于此,本文将对:刘易斯拐点含义的理解;拐点成因的解析;刘易斯模型本身是否有缺陷;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刘易斯拐点"中国化"的微观机制分析;刘易斯拐点期中国社会政策与制度变迁等问题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深化对该命题的理解并提出进一步可能的热点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刘易斯转折点与公共政策方向的转变——关于中国社会保护的若干特征性事实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6) :125-137+223
[2]   “民工荒”的原因、应对与劳工市场制度变革前景 [J].
萧琛 ;
胡翠 ;
石艾 .
社会科学战线, 2010, (11) :44-50
[4]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4-13
[5]   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1) :129-148+207
[6]   刘易斯二元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数理描述 [J].
徐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1) :118-123
[7]   “民工荒”的成因及其治理: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J].
刘根荣 .
人口研究, 2006, (06) :47-54
[8]   刘易斯模型与“民工荒” [J].
包小忠 .
经济学家, 2005, (04) :55-60
[9]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7, (05) :81-101
[10]   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工资上升运动的解释 [J].
胡景北 .
经济研究, 1994, (03) :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