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碳平衡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被引:20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艾东
类淑霞
双文元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碳平衡; 碳汇适宜性;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碳减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耗能总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通过样点实验法所获取的相关系数,估算了曲周县碳源和碳汇量,并对区域碳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GIS叠加分析法对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分成单宜性、双宜性、多宜性和不宜四种。进而以碳平衡为目标,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表明:2009年曲周县生态系统处于碳失衡;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是主要的调整地类,园地和林地是主要的调整方向;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以使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碳平衡。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制定碳减排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293 / 23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基于碳平衡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汤洁
    毛子龙
    王晨野
    徐小明
    韩维峥
    [J].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 130 - 135
  • [2]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段晓男
    王效科
    逯非
    欧阳志云
    [J]. 生态学报, 2008, (02) : 463 - 469
  • [3]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
  • [4] 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主要研究方法评述
    赵德华
    李建龙
    齐家国
    范亚民
    [J]. 生态学报, 2006, (08) : 2655 - 2662
  • [5] 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土壤碳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
    周涛
    史培军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 138 - 143
  • [6]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碳排放情景研究
    能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碳排放分析”课题组
    [J]. 中国能源, 2003, (06) : 5 - 11
  • [7]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李克让
    王绍强
    曹明奎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 72 - 80
  • [8] 基于区域土壤水分供给量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
    牛振国
    李保国
    张凤荣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3) : 173 - 177
  • [9] Carbon Stores, Sinks, and Sources in Forests of Northwestern Russia: Can We Reconcile Forest Inventories with Remote Sensing Results?[J] . Olga N. Krankina,Mark E. Harmon,Warren B. Cohen,Doug R. Oetter,Zyrina Olga,Maureen V. Duane.Climatic Change . 2004 (2)
  • [10] Counting terrestrial sources and sinks of carbon
    Houghton, RA
    [J]. CLIMATIC CHANGE, 2001, 48 (04) : 525 -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