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特征

被引:75
作者
王喜全 [1 ]
王自发 [1 ]
郭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2] 北京市气象台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2年北京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了与20世纪70年代的结果相比较,选择城区代表站为天安门广场站,城郊代表站为朝阳气象站站。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目前北京的“城市热岛”表现出一些新特点:1)利用城区与城郊日均温差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的统计结果表明,现在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在夏季最强,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弱,2)除夏季“城市热岛”整天存在(午后的平均强度在2℃左右)以外,其他季节的午后,天安门广场地区经常出现“城市冷岛”现象。3)北京“城市热岛”消失的极限风速没有发生系统性变化,当风速>3级时,北京“城市热岛”基本上消失。作者还研究了北京“城市热岛”形成和消失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城市热岛”强度对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特征。值得指出的是,对强“城市热岛”的个案分析显示,冬季夜晚“城市热岛”强度经常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与此相伴随,城郊地面风出现风向突变和风速的阵性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27 / 6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 [J].
林学椿 ;
于淑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39-45
[2]   北京市近40年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J].
宋艳玲 ;
张尚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4) :131-134
[3]   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尺度热岛特征及其演变 [J].
张光智 ;
徐祥德 ;
王继志 ;
杨元琴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43-50
[4]   华北平原中尺度低气压的若干事实 [J].
刘瑞晨 ;
扈忠慈 ;
李人和 .
大气科学, 1983, (01) :78-87
[5]   北京城区的气象效应 [J].
曲绍厚 ;
宋锡铭 ;
李玉英 ;
周明煜 .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2) :229-237
[6]   北京地区热岛和热岛环流特征 [J].
周明煜 ;
曲绍厚 ;
李玉英 ;
宋锡铭 .
环境科学, 1980, (05) :12-18
[7]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t Fairbanks, Alaska[J] . N. Magee,J. Curtis,G. Wendle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1999 (1-2)
[8]  
Urban Fluid Mechanics: Air Circulation and Contaminant Dispersion in Cities[J] . H.J.S. Fernando,S.M. Lee,J. Anderson,M. Princevac,E. Pardyjak,S. Grossman-Clarke.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