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55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陈仁升
刘连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兰州
[3] 兰州
[4] 北京
关键词
干燥度指数; 干湿气候界线; 波动; 原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 [气候资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中在 10a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 ,得出 :过去 5 0a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 ,区域差异大 ,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 2 0世纪 6 0~ 70年代中国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 ,由较湿润变为干旱 ,但各地干旱程度不同。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具有显著的年代际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界线波动的可能原因 ,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位置导致的东南季风、孟加拉湾暖流所导致的西南季风以及高原季风、中纬度西风环流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各地区干湿位相变化不一致 ,区域差异大 ,是不同环流以及环流的不同强弱组合所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高原季风、中纬度西风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是过去 5 0a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干湿变化年代际变化的根本原因。 2 0世纪 6 0~ 70年代的干湿突变 ,是整个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73+387 +3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刘连友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2) :6-11
[2]   近百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 [J].
慕巧珍 ;
王绍武 ;
朱锦红 ;
龚道溢 .
大气科学, 2001, (06) :787-797
[3]   20世纪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年代际变化试评估 [J].
周天军 ;
王绍武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3) :294-304
[4]   1880年以来华北降水及水资源的变化 [J].
张庆云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86-495
[5]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J].
黄荣辉 ;
徐予红 ;
周连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65-476
[6]   北大西洋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的演变与20世纪60年代的气候突变 [J].
李崇银 ;
李桂龙 .
科学通报, 1999, (16) :1765-1769
[7]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J].
汤懋苍 ;
白重瑗 ;
冯松 ;
蔡英 .
高原气象 , 1998, (03) :29-36
[8]   夏季东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南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差别 [J].
黄荣辉 ;
张振洲 ;
黄刚 ;
任保华 .
大气科学, 1998, (04) :76-85
[9]   1873~1996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主要特征 [J].
施能 ;
杨永胜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02) :47-53
[10]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J].
陈隆勋 ;
朱文琴 ;
王文 ;
周秀骥 ;
李维亮 .
气象学报, 1998, (03) :2-16